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5-30 09:21
“從象牙塔到田間地頭,只有把論文寫在泥土里,才能讓理想扎根在大地上。”近日,在成武縣南片區選調生工作組舉辦的集體學習分享會上,2023年選調生孫小迪的發言引發強烈共鳴。近年來,成武縣委組織部創新實踐“學研用”融合模式,以“三聯三促”劃片管理到村任職選調生,推動選調生在鄉村振興主戰場壯筋骨、長才干,形成“蹲苗有沃土,成才有路徑”的良性培養機制。紅色教育、志愿服務、助農實踐等系列活動在成武縣四大片區全面鋪開。
永葆赤誠本色 深耕基層熱土
在成武縣張樓鎮劉菜園村磨盤砸坦克舊址,62歲老黨員王同海向選調生們講述“磨盤砸坦克”的抗日故事。年輕干部們認真記錄,后續還策劃了紅色宣講活動,將革命精神傳遞給中小學生。“陳延年就義時的不屈身影,正是信仰力量的寫照!”在永昌街道讀書分享會上,2023年選調生張思淼談及自己的心得體會。每逢“五四”青年節、建黨節等重要時間節點,成武縣委組織部常態化組織選調生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,引導選調生在紅色洗禮中鍛造初心,厚植為民情懷。
“怎樣才能及時感知鄉親們的急難愁盼,把他們的難點轉化為工作方向呢?”東片區選調生圍著張樓鎮政府鎮長盧玫請教。盧玫笑著分享:“關鍵要蹲下來聽老百姓說掏心窩子的話。”善做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,但對于許多基層年輕干部來說,群眾工作仍是需要突破的課題。為了讓年輕干部少走彎路、加快成長,成武縣創新導師幫帶制度,切實發揮干部經驗優勢,通過傳幫帶“傳”出知識、“幫”出成長、“帶”出骨干,有效激發選調生干事創業的熱情。
守護“朝陽晚晴” 丈量民生溫度
“法律盲盒”解密未成年人保護要點,“非遺剪紙”傳承文化基因……在張樓鎮中學法治情景課堂上,東片區2024年選調生張娣創新普法形式,讓100余名學生在互動中掌握法律知識。西片區選調生打造的“周末成長營”已開展五子棋競技、泥塑體驗等活動27場,服務留守兒童460余人次,讓村里的孩子也能夠接觸到優秀的傳統文化。
針對村內空巢老人群體,東片區選調生創新服務方式,開展每周一次健康監測、每月一次家居清潔行動。86歲的周玉芳老人感慨:“這些孩子和自己的孫子一樣貼心!”年輕干部們用掃帚拂去地面上的積灰,與老人們爽朗的笑聲交織成最動人的青春答卷。據統計,去年以來,成武縣選調生累計開展“一老一小”志愿服務活動200余場次。
在持續深化“一老一小”服務的基礎上,選調生們通過“網格化走訪+定點蹲點”模式,將民生服務從特定群體延伸至全域覆蓋。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整治、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痛點,運用“調研—研判—轉化”閉環機制,推動40余件民生實事落地,以精準施策提升群眾的滿意度、幸福感。
直播助農“云賽道” 鄉村振興添動能
日前,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助農活動在成武縣火熱開展。“這款脆黃瓜開袋即食,鎖住田園新鮮!”2024年選調生王巖面對鏡頭嫻熟推介。選調生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拆解產品賣點,將農產品特性融入生活場景,與網友實時互動,單場直播吸引6000余人次觀看,帶動銷售訂單1800余單。直播間彈幕留言“這才是當代青年該有的樣子”成為選調生助農行動的生動注腳。
在線下,選調生們創新“數據建模+田間懇談”工作法,既在村口老槐樹下傾聽方言俚語,又在創客基地解剖產業經絡,推動13處廢舊農舍變身文創工坊,培育共富工坊20處。成武縣茍村集鎮張吳莊村黨支部書記吳瑞星表示:“這些年輕干部到村里可沒少動腦筋,啥新鮮招數都嘗試了,給咱村發展出了不少實招!”
成武縣探索建立到村任職選調生劃片管理機制,有效推動年輕干部隊伍建設提質增效。“成武縣將持續深化‘筑夢鄉村’行動,著力鍛造素質過硬、堪當重任的年輕干部隊伍。”成武縣委常委、組織部部長劉文博說。
通訊員 李運 劉運果